


在高雄市的渡輪歷史中,「民治輪」、「民享輪」、「民主輪」和「民安輪」是50年代鼓山至旗津航線的代表性船隻。這些柴油渡輪承擔著重要的交通角色,為連接高雄本島與旗津島提供了穩定的運輸服務,無論是對於日常通勤的居民,還是來往的遊客和貨物運輸,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當時高雄港交通發展的見證者,這些渡輪見證了港口日益繁榮的景象。
隨著高雄旅遊業的興起和技術的進步,這些老舊渡輪逐步被更現代化的船隻所取代。新型渡輪的引進不僅提升了航線的運營效率,也更符合環保與舒適度的需求,為旅客提供了更優質的出行體驗。這一系列的升級改善了服務質量,並進一步鞏固了高雄港作為重要海港的地位。
展覽中的渡輪模型並非復刻品,而是當年跟著渡輪購買時,原出廠廠商根據實際規格製作的原版模型。這些模型已經歷逾60年,仍完美保留當時的設計與特色,且忠實再現了渡輪的外觀與內部配置。無論是船身的形狀、顏色,還是座椅的排列,都保持著當年出廠時的原汁原味。這些模型並非後來的復刻或仿製品,而是原廠所製作的真實文物,具有獨一無二的珍貴價值。它們見證了高雄市公共交通的發展,並承載著超過六十年的歷史記憶,成為不可複製的珍貴文物,具有無可比擬的文化與歷史意義。
新聞報導中提及的下水典禮,是為陳市長武璋主持,可得知時間約莫為民國46-49年(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6%AD%A6%E7%92%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