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路幅寬度及快慢分隔島寬度等要素,規劃設置阻隔設施或行人待避設施等緩衝措施,以保障行人穿越路口安全,並於113年7月至114年1月增(改)繪行人穿越線58處路口,以適當退縮位置及銜接無障礙通行動線。為提升行人安全,將穿越路口動線明確化及減少路口違停車輛,參考國外案例採設置路口欄杆,經本局及工務局規劃後,113年增設3處較大型之路口:自由路/孟子路、七賢路/河東路、海邊路/新田路等,使人、車動線秩序更加提升,亦獲肯定。
自由路/孟子路 阻隔設施
海邊路/新田路 阻隔設施
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加強行人號誌辨識度,113年下半年完成67處路口行人專用號誌設置,並針對醫院、商圈及高齡者經常出入場所等路口,檢討設置放大型行人專用號誌,113年下半年完成154處路口設置。
為打造友善行人通行環境,對於路幅空間不足或排水問題等實體人行道難以鋪設之路段,檢視斷鏈處劃設標線型人行道,以串聯人行安全走廊,113年下半年完成岡山區岡燕路(中山北路-後興北路)等處標線型人行道設置。
標線型人行道
另市區青年路過往因家具店林立,將路邊停車格規劃為垂直停車以增加車位數量,但停車動線、視線不佳易造成危險,爰此,本局重新規劃為順向停車,於青年一路從中山二路至仁智街60公尺長路段,新增標線型人行道與增設左轉車道,透過道路瘦身,提升道路安全並保障行人通行權益,持續與地方溝通逐步提升友善交通環境。
青年路標線改造後俯拍圖
為改善行人路權並提供行人穿越路口更安全的保障,針對大型商圈、醫院、大型公園和校園周邊通學路徑行人量大或人車干擾較嚴重的路口,評估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及行人燈早開措施。113年度新增7處路口行人專用時相及59處行人早開時相設置。
行人專用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