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用路安全,減少事故發生,擬定交通事故減量計畫,從工程、教育、執法等面向,持續針對本市事故特性研擬改善策略及推動施行。
另為減少車流交織衝突、實施轉向分流改善,檢討及調整號誌早開遲閉或輪放時相運作,或於路口設置左轉(附加)車道,同時搭配號誌調整,以減少對向直行和左轉車輛的衝突,並避免左轉車影響後方直行車流而衍生壅塞問題,使路口更為安全、順暢,左轉車道是經國內外多項研究實證,能有效改善號誌路口側撞交通事故,降低事故率達55%,於113年7月至114年1月完成設置34處,並於市中心區車站周邊、商業區等行人穿越量較大之路口,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及行人燈早開措施,以提高用路人行的安全,113年7月至12月計完成22處路口號誌左轉保護時相設置。針對現有分隔島路型,若內側車道需設置左轉車道時,將加強相關標誌、標線引導(拉長漸變段與輔1標誌),減少直行車誤入左轉車道之情形,若無分隔島限制,將規劃採車道偏心方式重新劃設。
楠梓區藍田、藍昌路 左轉附加車道
號誌左轉保護時相
為改善無號誌路口之人車衝突問題,113年3月於本市三多商圈文橫三路與廣西路口,試辦全國首創標線型圓環,標線型圓環的設計除調整路口標線外,行人穿越道線也適度退縮增加庇護。既可規範路口行車動線,更能降速及減少路口碰撞交織點,創造有序用路環境。因該處實施成效頗受地方好評,113年11月於前鎮區瑞福路與崗山南街完成本市第二個標線型圓環,重新規範路口行車方向,簡化車流動線,改善路口交通安全。
標線型圓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