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邊智慧停車格建置計畫
本市已於高雄軟體園區、澄清湖、衛武營、河堤社區、榮總醫院、瑞豐夜市、美術館、漢神巨蛋、凹子底森林公園、高鐵左營站、駁二、漢神百貨、後驛商圈、新堀江商圈、高雄車站、文化中心、科工館、捷運美麗島站、前金站周邊及民族一路、自由二路至四路、博愛一路至四路、九如一路至二路、中正一路至三路、民生一路、鼎中路、建工路、同明一路至二路、覺民路…等路段共建置9,947格路邊智慧停車格,係利用自動車牌辨識技術計算停車費,不會開立實體停車單,且為利民眾辨識,除路側設有智慧停車告示牌面外,智慧停車格亦有標繪綠色LOGO及「智慧」標字。
實施智慧停車收費後,因無紙化開單,每年約可減少1,576萬張停車單紙張的使用,相當於減少20公噸碳排放。
本局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本市智慧停車服務滿意度調查,多數民眾已清楚知道智慧停車無紙化開單模式、繳費方式,且有近9成的民眾表示支持智慧停車政策。
另針對智慧停車格以外之收費格位亦規劃建置地磁感測裝置,目前已建置27,615格地磁停車格,即時偵測停車格使用狀態。民眾可於公有停車場服務資訊網查詢即時路邊停車格可使用格位,減少車輛繞行尋找車位時間。
未來將逐步持續擴增智慧、地磁停車格,預計於115年達成1萬格智慧停車格及2萬8仟格地磁停車格之目標,現正進行停車管理數據平台建置,透過大數據分析,提供更優質停車服務。

低位崁入型設備

高位攝影設備

停車柱設備
2.公有停車場充電樁建置計畫
依停車場法及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持續佈設電動車充電服務格位。依電動車輛數量普及情形逐步滾動式調整設置,避免衝擊既有燃油車停車權益。
執行方式係透過停車場委託民營策略,促使電動樁營運業者與停車場經營業者策略聯盟,市府零出資,同時鼓勵民間參與設置,可達成「建置、收費、維管」三合一效果。考量設置區位及分佈原則,避免過度集中於特定地區。結合公路局充電樁建置補助計畫,目前已完成設置995槍,車樁比約9%,已逾公有停車場法定最低裝設比2%,並持續推動增設中。

電動車充電設備
3.增設黃線改善臨停問題
為解決客貨、物流業臨停問題,避免上下客貨影響交通秩序與安全,針對現有市區高臨停需求熱點,透過現勘方式,於非法定禁停空間與權衡路型條件許可下,加速提供臨停空間。累計目前已增設485處黃線,全市黃線共計57,687公尺,包含本市38處捷運站及38處輕軌站等臨停熱點,後續將持續因應商業活動需求,規劃設置臨停空間,整頓停車秩序,提升交通安全。

黃線臨停區
4.打造智慧化立體停車場
提高土地效益自建智慧化立體停車場,並引進民間資金採促參或素地標租方式參與推動停車場立體化多目標使用。設置智能管理提升效能,停車場包含整合自動收費管理系統、在席偵測顯示系統、剩餘車位資訊系統、剩餘車位LED顯示器、車牌辨識系統、智慧尋車系統等功能,提升停車場最大化使用效率。
凹子底停車場(停35)BOT
目標114年12月完工,規劃興建地上8層、地下4層停車場,公共停車場部分可提供小型車600格、機車1,100格及自行車40格停車空間,另再引進本府辦公空間(含公設575坪)、商場、餐廳及一般事務所作為附屬事業,契約期間(50年)預期可為本市帶來約50億元等經濟效益。
智昌停車場用地標租
將停車場用地標租作複合式立體停車場使用,114年1月13日辦理動土典禮,由民間廠商投資3億元,預計於115年2月取得使照。規劃地上2層立體停車場,公共停車場部分可提供小型車124格、機車124格位停車空間,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另再引進里民活動中心、日照中心及羽球館等附屬事業,契約期間(30年)可為本府增加約9,150萬元租金收入。
東寧停車場用地標租
將停車場用地標租作複合式立體停車場使用,預計引進多功能活動中心及社區大學等附設空間,辦理公告招標中。
漢民公園地下停車場
已於114年4月25日開工,興建地下2層停車場,可提供小型車停車位290格,規劃建置智慧停車設備提升管理效能。
5.闢建平面停車場
針對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進行開發外,亦利用市有閒置土地或與其他公部門(如國有財產署及國防部等)以合作闢建方式增加停車供給。114年1月至7月完成新建5處平面路外停車場,計新增小型車145格及機車730格停車位,紓緩熱點地區停車需求。現階段進行開闢中之停車場有3場採自行興建方式辦理,另有10場採公開標租素地委外供停車場業者闢建經營方式辦理,完工後可再增加約小型車1,003格及機車357格停車位。完成闢建之公共停車場皆即時上傳停車位動態資訊供相關APP串接使用。
6.輔導民間業者設置路外停車場
鼓勵民間利用閒置空地設置民營公共停車場,媒合民間力量共同紓解地區停車需求,亦改善市區停車環境與減少環境髒亂問題。114年1月至7月完成輔導新設登記之民營公共停車場有78場,增加小型車3,659格及機車441格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