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代,高雄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以「狗頭巴士」為主,這種車型的車頭突出,從側面看像是狗的鼻子,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當時的高雄市交通基礎設施尚在起步階段,這些巴士成為了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台灣光復後,城市建設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長,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也大幅上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逐步升級,高雄市的公共汽車系統開始向著更現代化、更具運載能力的車型過渡。
到了1950年代末期,市區的巴士逐步由傳統的「狗頭巴士」轉變為平頭型巴士。這些新型巴士設計更加符合城市需求,提供更大的乘客空間,並具備更好的運輸效率,能夠承載更多的乘客,應對日益繁忙的交通需求。這一過渡標誌著高雄市公共交通系統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後來更多先進的交通工具鋪平了道路。